利用流式细胞术的最新技术应对细胞外囊泡表征的挑战
细胞外囊泡(EV)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类型释放的小型、不均匀的膜结合分泌颗粒,近年来备受关注。这些看似简单的囊泡几乎存在于每种体液中,但其所含物质(可能包括核酸、蛋白质和脂质)及其生物活性表面分子却相当复杂,可用作生物标志物以及疾病进展的指标。当前已有许多研究关注了EV的潜在用途,比如可用作监测疾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1癌症的治疗靶点,2以及用作药物输送系统3。
流式细胞术是最常用的EV表征分析技术,4但此方法面临一些挑战。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EV表征的挑战之一是EV的尺寸较小(范围为30 mm至1,000 nm)4 ,不再常规流式细胞仪的典型检测范围(10 µm–100 µm)内。EV的组成结构及其浓度差异也使得EV的表征变得困难。但近年来流式细胞仪的技术进步消除了其中一些障碍,支持了越来越多的EV研究。(详见《Nature》文章“流式细胞术放大细胞外囊泡”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先进的流式细胞仪比如配备小颗粒检测器的BD FACSymphony™ A1流式细胞仪,可以提供侧向角散射光通道(SP SSC)专用的高灵敏度检测器,旨在分辨EV、病毒颗粒、外泌体等小颗粒的散射光,这使得能够在不改变仪器设置的情况下检测到小至90 nm聚苯乙烯微球的颗粒。此外,新的软件插件,例如FlowJo™ Rosetta Calibration插件,能够利用Rosetta Calibration微球捕获的流式细胞术标准(FCS)数据来导出小颗粒的校准尺寸测量值。
EV研究人员通过不断创新,利用这些新技术来解决先前无法解决的几个问题。BD Biosciences 与《Nature》合作组织了一次关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外囊泡的最新进展的网络研讨会 ,参与的EV研究人员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细胞组学和细胞分选资源实验室的Jonni Moore博士、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Terry K. Morgan博士以及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的Edwin van der Pol博士。
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中,Moore博士讨论了EV细胞术创新对其实验的帮助,使其能够从液体活检样本中挖掘EV信息。Morgan博士描述了他使用细胞特异性EV检测妊娠表型差异的过程。Edwin van der Pol博士演示了研究过程,即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可重复且可扩展的方式测量<100 nm EV浓度,并解释了EV流式细胞术成为最先进的纳米颗粒表征技术的原因。
点击了解更多关于配备小颗粒检测器的BD FACSymphony™ A1流式细胞仪信息,并了解如何将其应用于您的EV研究
点击注册观看[GY1] 《Nature》网络研讨会